乾元坤和EAM系统行业资讯

2025年上半年外资增配人民币资产的趋势、原因及具体表现

日期:2025-09-17

乾元坤和编辑

一、整体趋势:外资配置意愿显著回升,呈现“债券稳、股票强”特征

2025年上半年,外资配置人民币资产扭转了过去两年的观望态势,呈现总量增长、结构优化的特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突破6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股票市场方面,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一举扭转2023-2024年的净减持趋势,其中五六月份单月净增持达188亿美元,显示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快速修复。当前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的市值占比约3%-4%,仍处于全球主要市场较低水平,未来增长空间明确。

人民币变强

向好”的态势为外资提供了稳定的宏观环境2025年以来,扩内需政策(如消费补贴、基建投资)效果逐步显现,制造业PMI、消费增速等指标持续回升,多家国际投行(如高盛、摩根士丹利)将中国资产评级由“中性”上调至“超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定性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具有相对优势。

2.金融市场开放深化:渠道拓宽与生态完善提升配置便利性

中国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开放为外资提供了“进得来、留得住”的制度保障: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沪深港通、债券通等渠道扩容,衍生品工具(如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进一步开放,满足外资对冲风险需求;

市场规模与流动性优势:中国债券、股票市场市值均居全球第二,金融产品覆盖利率债、信用债、股票、基金等,可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外资的配置需求;

政策透明度提升:监管规则与国际接轨(如会计准则趋同、信息披露标准化),降低外资参与的制度性成本。

3.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人民币资产的“避险+收益”双重属性凸显

在全球经济增长分化、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的独立性与稳定性成为外资分散风险的关键选择:

币值稳定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提升,2025年以来在主要货币中波动较小,降低汇兑风险;

收益独立性:中国资产与欧美市场相关性较低(如A股与美股的相关系数长期低于0.3),可有效对冲发达市场波动;

央行增配趋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调研显示,30%的全球央行计划增配人民币资产,将其作为外汇储备多元化的重要标的。

三、外资增配的具体表现

1.债券市场:存量创新高,长期配置特征显著

规模与结构: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突破6000亿美元,其中利率债(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占比超70%,反映外资对中国主权信用的认可;信用债配置逐步向高评级产业债(如电力、基建行业)延伸;

驱动力:中美利差收窄(2025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利差稳定在50-80BP)、债券通“南向通”扩容、税收优惠政策(如暂免征收利息税)共同推动配置需求。

2.股票市场:净增持由负转正,科技与消费板块受青睐

资金流向:上半年外资净增持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其中五六月份单月净增持188亿美元,主要流入科技创新(半导体、新能源)、消费升级(高端制造、医疗) 等符合中国经济转型方向的板块;

市场影响:外资持股占比提升带动A股估值修复,沪深300指数上半年涨幅超10%,外资重仓股流动性改善(如北向资金成交占比回升至8%-10%)。

3.配置主体:主权基金与长期资管机构成为主力

主权基金:新加坡GIC、挪威GPFG等加大对中国基建REITs、绿色债券的配置,偏好长期稳定收益;

资管机构:贝莱德、先锋领航等推出“中国主题ETF”,跟踪MSCI中国A50等指数,吸引零售资金通过“借道”方式增配人民币资产。

四、未来展望:增长空间与潜在挑战并存

当前外资持有境内金融资产的比例(3%-4%)仍显著低于成熟市场(如美国股市外资占比约15%),随着中国经济韧性释放、金融市场开放深化,外资增配趋势有望延续。但需关注全球流动性收紧、地缘政治摩擦等外部风险对短期配置节奏的扰动。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外资增配人民币资产,既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信心投票,也是全球资本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将长期助力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体系深度融合。

温馨提示:欲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请点击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

相关文章: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