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管理领域的企业对比
在阐述农业生产管理行业的企业之前,应首先了解农业的产业链条,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本文要讨论的农业生产则属于产中。
农业生产管理领域的企业对比
以下为代表企业:
(一)创始人背景:农业、技术或两者兼修
在上述条件下,拥有农业、技术背景的创业者进入农业生产管理领域。
这些创业者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有农业背景,比如新蜀道的创始人漆其全以及联合创始人饶晓宇,具有5年农产品电商经验;
二是具备与当前项目相关的技术经验,如奥科美创始人兼董事长蓝海,毕业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无线通信和软件技术开发、研究工作;佳格大数据创始人张弓,曾是NASA Ames研究员。
三是农业与技术背景兼备,如洲涛智能创始人崔新华,小时候开始接触蔬菜大棚种植,曾任安捷伦(新加坡)专家级电子工程师。
(二)模式:信息化的三个方向
这些兼备行业、技术经验的创始人,不约而同选择从农业信息化入手,主要方式有三种:信息管理平台(如农业SaaS)、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
其中,SaaS又分为综合品类与细分品类:综合农业SaaS服务多品类种植物,细分农业SaaS则是服务单一农作物。
综合型SaaS以奥科美为代表,其“义田帮手”FRP平台建立了800多种农作物的生产流程,为农场提供生产管理、资源计划管理、精准营销、质量追溯等服务。
细分品类则以慧云信息旗下的“葡萄管家”为代表。“葡萄管家”将气候、土壤、农事流程、生理指标四类数据标准化,运用各类传感器了解当时作物的生长状况,再经过识别叶面图像、数据模型分析后,向客户提供标准的生产指导。
从覆盖农场的数量来看,综合型云平台推广更快,但细分品类SaaS更精准:“义田帮手”自2015年推出以来,至今已覆盖6000多家农场;“葡萄管家”应用于广西、广东的10个葡萄种植园区、3000亩种植面积。
物联网方向表现为自主研发硬件产品,比如洲涛智能。其自主研发的霖鹏智能放风机,用于蔬菜大棚的温度控制。设备根据温度高低算法自动控制温度,农民可利用App查看大棚温度、开窗距离,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远程手动干预。
定位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公司,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手段上:例如,以大气候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大数据公司,利用物联网硬件实时收集土壤、气象、病虫害、农作物品类等信息;佳格大数据则利用卫星遥感的手段来获取前述信息。
对比收集数据的情况来看,两种手段都可以实时获取数据。不同的是,遥感技术可以同时收集上千亩耕地的数据;而物联网硬件需要在相对局部的区域内设置基站,例如1000亩种植面积需要10个基站。
了解更多,请点击乾元坤和农业智能管理系统,或拨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