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管大类资产配置面临三大挑战
截至2016年末,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9.05万亿元,近十年间累计增长超过50倍。理财产品余额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也由十年前的不到1%,上升到2016年末的12.5%。它们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银行理财权益类配置始终在6%-8%
在全球资产管理行业,以股票为代表的权益类资产是全球资管行业资产配置比重最大、最典型的一类资产,其次是债券基金。与此同时,以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为代表的另类资产投资越来越受青睐,配置占比持续提升。
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显特点:一是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且标准化产品占比逐年提升;二是权益类资产和另类资产占比显著偏低。受监管限制,理财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占比近年来始终徘徊在6%-8%的水平,另类资产占比更是不足1%;三是主要投资于境内资产,全球化资产配置规模非常有限。
上述特征,给国内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一,银行资管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产品同质化一方面带来价格竞争,另一方面,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的资产配置结构使得预期收益类产品占绝大多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银行在这类产品上面临着较大的预期收益兑付压力。
其二,银行资管产品的风险分散功能削弱。在相对单一的资产配置结构下,国内银行资管产品具有较强的类信贷风险特征,风险防控侧重于信用风险评估、产品端设计优先次级结构、投资端设置预警平仓线等措施来进行,本质上属于被动的风险防范,市场风险管控手段相对不足,难以实现对产品风险的精细化计量与管理。
其三,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亟待增强。这可以认为是国内银行资管业务发展中的一大短板。
新挑战和新希望(7.540, 0.04, 0.53%)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资管业务还面临三大新挑战:一是客户结构多元化趋势加速演进。一方面,法人机构的资产管理需求迅速增长,银行同业理财占比提升显著。另一方面,个人客户分层化趋势日益显现。在资管产品的大类资产配置上,也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特点和客户个体的投资目标要求,制定差异化、定制化的策略方案;二是金融监管政策环境变化要求“回归本源”;三是风险形势日趋复杂。
展望未来商业银行的大类资产配置,首先,客户需求将成为大类资产配置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依据,资产配置策略将日益突出定制化、差异化特征。为了有效实施大类资产差异化投资策略,未来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要成为客户资金与优质大类资产投资工具的桥梁,通过FOF、MOM等资管投资模式,整合理财业务和基金、保险产品等代销服务,拓展资管产品投资的风险收益边界,提高投资标的的标准化程度和信息透明度。
其次,金融科技将助力商业银行大类资产配置策略优化,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资管产品大类资产配置和管理的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管理”的模式将显著提升银行资管行业的运行效率。未来金融科技研发和应用的成效将成为决定银行资管业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再次,转变资管业务风险管理理念,构建符合资管本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和体系。在理念上,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管理中以投资理念替代传统的信贷理念,将分散投资、优化大类资产配置作为核心手段,将目标与产品和客户的整体投资目标相适应,不再局限于被动地防风险、控风险,更要积极主动管理风险、经营风险。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或拨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进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