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EAM系统应用

资管迎监管新规 理财将“风险自担”

日期:2024-12-19

乾元坤和编辑

为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中涉及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类机构的众多产品、近百万亿元资金,对资管业务存在的业务主体、投资范围以及多层嵌套、杠杆不清、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设定了统一的标准规制。

“资管新规对于分级产品、多层嵌套产品、通道业务等从严治理,行业的短期阵痛不可避免(过去一年体现明显),但长期利好行业健康生长,引导资金脱虚入实。”天风证券策略研究团队指出。

有业内人士认为,《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破刚兑,并首次对刚性兑付做出了认定,刚性兑付这一行业“痼疾”将会出现改善局面,理财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市场化模式将会出现。

超百万亿资管业统一监管标准制定

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6年,中国资管业务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1%。截至2016年末,我国资产管理产品规模合计达到114.8万亿。其中,银行表内、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分别为5.9万亿元、23.1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17.5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的规模分别为9.2万亿元、10.2万亿元、17.6万亿元、16.9万亿元;保险资管计划余额为1.7万亿元。

央行表示,由于同类资管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

近期指导意见在充分立足各行业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展情况和监管实践的基础上,制定《指导意见》,通过统一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表示,资管新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产品标准、消除监管套利、规范业务发展,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

在定义资管业务、资管产品、投资者以及规范产品类型、投资者管理要求、资管人员从业要求、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与风险隔离等之外,《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打破刚兑,并对刚性兑付做出了认定。

“资产管理产品的发行人或者管理人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得资产管理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资产管理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者兑付困难时,发行或者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这些被认定为刚性兑付。

此次对于刚性兑付的行为,《指导意见》还提出了根据存款类和非存款类持牌机构,进行分类处罚,包括规范、纠正并实施罚款等行政处罚。

《指导意见》还要求,金融机构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生成应当符合公允价值原则,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让投资者明晰风险,同时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管理费之外的投资收益应全部给予投资者,让投资者尽享收益,并此基础上自担风险。

限制非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该意见对于嵌套、通道、降杠杆方面的规定更细致。

《指导意见》指出,资产管理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产管理产品,但所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再投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指导意见》还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海通债券姜超团队指出,对于银行来说,在穿透式管理和通道被清理的情况下,银行的每一笔投资(包括主动管理和委外)均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的约束,风险偏好趋降。禁止多层嵌套和穿透式管理或致委外收益率下降,且由成本法改为净值型,银行主动管理意愿上升,银行理财委外规模趋降,但投顾需求仍存,主动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统一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外,该意见还对非金融机构开展资管业务进行了详细的限定。“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非金融机构依照国家规定发行、销售资产管理产品的,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以及本意见关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要求。”

《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利用互联网平台公开宣传、分拆销售具有投资门槛的投资标的、过度强调增信措施掩盖产品风险、设立产品二级交易市场等行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1)等进行规范清理,构成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发行证券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欲了解更多关于企业资源管理的内容,请点击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或拨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进行咨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