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大潮推动了工业4.0时代的加速前进,生产制造领域则领先开展智能制造,如钢铁行业“百亿采购计划”旨在能够引爆后期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加工,从思想经历“风暴洗礼”到行到智能制造决策的转型,中国制造将会以全新的诠释与拥抱智能制造。下面请随乾元坤和小编一起了解此间详情。
思想上的准备:与智能制造形成共识
据报道,日前,浙江省经信委牵手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杭州举办了第五届中德先进制造与管理论坛。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已经成为与会中德专家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制造业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作为传统科技工业强国,德国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通信和信息技术博览会上推出了新工业战略计划“工业4.0”,引起各国重视。
出于对制造业“空心化”的担忧,发达国家纷纷转战“再工业化”和“高价值”战略。伦特斯发现,尽管德国制造业发展较快,但目前还是只有29%的企业拥有工业4.0的策略布局,改革如履薄冰。对我国而言,少了发达国家产品的技术优势,转型任务表现更为复杂艰巨。
“经历30多年的快速发展和追赶,中国制造业已经初步具备跻身制造强国的基础。”中德先进制造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核成亮出两组数据:2014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人民币,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组装一部苹果手机获取的价值是其中的3.6%,大约6.5美元。创新能力不足、产品低端、附加值难见突破的历史顽疾,加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导致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从大变强,不只是从工业3.0向4.0的简单过渡。“我们的制造业发展参差不齐,有的处在工业2.0阶段,有的在3.0阶段,极少数接近4.0水平,因此中国制造业现在是工业2.0、3.0和4.0并行发展,智能制造要慢慢来。”王核成说。
行动上的准备:放弃孤岛式生存
生产车间内,用一款机器人代替车间工人的流水化操作,这就是智能制造的工业4.0?还远远不止!
智能制造产品
“工业4.0不仅仅是技术的转变、生产过程的转变,也意味着整个管理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工业组织研究所资深科学家托比亚斯·史托林展示了在企业中实施工业4.0的基本要素:智能工厂、虚拟的物理系统和信息交流技术。
与以往集中式控制的工业生产模式不同,工业4.0更强调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的生产模式。托比亚斯·史托林说:“我们的生产正面临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种类丰富化和采购市场国际化等新的消费需求,这迫使我们练就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希望客户个性化产品单个生产的费用可以变得和大批量生产的费用一样。”
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3D打印……这些新概念的制造过程,正在消解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创意更天马行空、模具更无边界、产品更具辨识度。托比亚斯·史托林对工业4.0的预期是,保证核心行业每年有1.7%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工业4.0并不是建立在计算机集成制造上的新版本,而是一系列先进工业生产技术的创造者和供应方。王核成建议,中小企业放弃孤岛式生存的想法,加入全面改革的行列,才能成为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受益者。
执行上的转变:从操作者转向决策者
“尽管有机械化,人仍处于中央位置。”在演讲的最后,两位德国专家都用这句话作为结尾。
智能工厂和物联网,让重复性的体力和脑力工作不断被智能机器替代。牛津大学对美国702种工作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未来10到20年间这些从业者中47%的人肯定会被机器替代。智能化改造后,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创新型人才反倒变成工业4.0时代最稀缺的资源。
人也要变得智能化。对于工业4.0时代人才的培养,中德专家都谈到了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既然选择了智能制造体系,就需要一支新型的产业工人大军。伦特斯认为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之间的对话将会越来越普遍,人将从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和决策者,人类要开始和机器赛跑。
欲了解更多,请点击生产管理系统。
温馨提示:
如果您在生产管理系统选购、实施、维护等方面遇到疑难问题,欢迎联系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技术工程师,他们会给您详细的解答,联系方式:13522956919 1352295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