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应用

我国首条收割机智能生产线开始进行调试

日期:2024-09-11

乾元坤和编辑

我国首条收割机智能生产线开始进行调试

现在很多大型的工厂都在提倡工业智能化生产管理,尤其是针对一些大型机械的生产,智能化生产可以让工业制造流程达到效率面的要求,但是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等智能化管理的要求。

我国首条收割机智能生产线开始进行调试

我国首条收割机智能生产线开始进行调试

国内首条收割机智能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是洛阳中收大型智能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产业化项目的一部分,总投资2亿元。目前1条柔性总装线、8条分装线、6条立体物料输送线已经安装就位。该生产线预计本月底建设完毕投入生产,10月底全面开工运行。

“这也是目前国内首条收割机智能化生产线,通过它,企业将首次形成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赵玉祥说。

何谓“全生命周期管理”?就产品而言,简单来说,就是指将收割机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从销售到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完整的制造销售过程,全部纳入企业的管理体系中。通过建立相关数据库,企业能够实现产品制造维护的全方位可追溯,对于开发新品和新产品精准投放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参考功能。

昨日,记者在洛阳中收新建的生产车间内看到,生产线已经安装到位,生产线上配备多个按钮站,标注着“要车”“上升”“下降”等功能的按钮有序排列。借助先进的程序,工人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实现收割机的精准装配,从而节约30%以上的人力。

神奇的“全程可追溯”

据介绍,收割机的生产流程共分为10个标准工序,每个工序均配备电脑、无线扫描枪和掌上电脑。其中,电脑用于分线完工报数、总装线工序过数扫描等,掌上电脑用来拍摄质量问题跟踪单填写过程,并负责总装线主要零部件上料的登记等。

而无线扫描枪是用来确认产品的。企业将采取类似二维码的形式,在收割机每个零部件上标注独一无二的编码。此外,车间内还配备了多个摄像头,对工作流程进行图像储存——这就建立起了完备的可追溯系统,也就是说,未来假如一台出厂产品出了故障,是哪个车间提供的部件出了故障,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个制造工序上,具体是哪一位操作者出了差错,企业都能第一时间“追溯”出来。

“互联网+”带来新体验

这并非洛阳中收初次品尝科技创新带来的甜头。去年,这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新疆”系列4LZ-7自走轮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初次实现了卫星“指挥”麦收。借助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收割机可以与后台的服务中心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实现远程定位、远程监测、远程“诊断”等功能。

据统计,2015年,洛阳中收有1.2万台收割机参与了“三夏”作业,其中一半机器安装了远程调度系统,成为全国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主力军之一。“凭借调度系统实时传来的数据,公司足不出户便可估算当地产量,这能为下一步我们的销售和服务提供精准参考。‘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原先的工作模式。”洛阳中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收割机的“智能之旅”从洛阳启程

如今,洛阳中收借助多个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建立起产品全生命周期电子信息档案。通过对系统产生的质量检测信息、工艺流程信息、零部件信息,以及装配人员信息、销售信息、服务维修信息等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挖掘,初步实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精益化管理水平。全面依靠大数据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洛阳中收完成了对产品从生产、销售到终端消费者的实时监控与全程追溯。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国玉米收割机产品技术日趋成熟,机具质量明显提高、配置更加科学,需要企业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而洛阳中收大力推动实施的收割机智能生产将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能力、新产品开发试制能力,同时还能控制产品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节拍,确保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综合效益,增强企业的生产后劲,使企业随着产品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实现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据悉,作为国内首条收割机智能生产线,该生产线建成后,可实现装配生产智能控制、配件立体运输、部件质量在线检测等功能,确保最快每12分钟就有一台收割机“走”下装配线,整条生产线设计年生产大型智能自走式小麦、玉米联合收割机1.3万台,预计每年可实现含税销售收入9.32亿元。

借助智能化、“互联网+”等先进手段,一台台收割机的“智能之旅”正在洛阳开启征程。

了解更多,请点击乾元坤和生产管理系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