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日期:2024-09-11

乾元坤和编辑

中国的制造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原有的大规模生产制造中走出来,将生产的核心放在个性化定制生产上面,同时对于产品的质量把控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灵活多变的实现自动化机械生产与智能化的结合,发挥MES系统的最大功效,致力于企业的现代化转型升级中。

中国制造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改变成本节约模式

“中国制造”产品的优势在于成本和价格,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优势仍需保持,这是自动化生产制造时代。当劳动成本上升时,品质成本、研产销衔接的摩擦成本、生产不均衡的波动成本、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的“多余”(库存)和“不足”(断货)成本、价值链运动的时间成本、与顾客需求不吻合的无效产出成本、客户订制的回应成本,以及产能、设备利用不足的固定成本等问题企业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MES系统结合精益生产、智能制造以及信息化系统提升效率降低消耗,通过优化价值链结构以及运行方式加快周转。继续保持成本优势,是传统制造企业的“求存”关键。

寻找、开发产品的附加值源泉

中国产品不能永远被贴上价低质劣的标签,必须提升附加价值。而关键在于找到附加值背后的技术、审美以及文化、历史的支撑和来源。按照“极致产品”的理念,从多个维度提升、丰富产品的价值含量,并在动态上形成产品价值的连续“边际(增量)”,从而实现产品价值的递进和超越。需要说明的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未必一定进入中高端产品领域,日本“无印良品”等品牌面向中低端市场,同样营收了可观的附加值。这就取决于设计、生产和销售诸环节协同一体化的整体能力了。总的来说,提高附加值并开掘价值创新的源泉(主要是技术和创意),是MES系统实现传统制造企业战略转型的应有之义和关键所在。

赋予国际化新的内涵

“中国制造”以往的国际化,属于国际化的初级阶段,以贴牌代工为主。而未来的国际化则具有新的特征:一是以自主品牌进入主流市场(国际市场亦按照“农村包围城市”渗透开发);二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重构价值链,尤其是供应链和渠道链;三是加大国际性购并重组的力度。尤其注意购并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的隐形冠军或领先者。

实现产业链位置上的转移

“中国制造”从产业链上附加值最低的环节起步,是历史因素造成的。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中国制造企业就有可能向上游或下游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和领域渗透和转移,从而实现制造高级化。比如,我国芯片产业基础差、起点低,只能从技术含量低的封装环节起步。当经验、能力和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进入上游晶圆加工环节,并逐步上移。产业链上位置转移战略,有时会表现为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在一定的情境下,这是后发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在现代电子等领域,盛行水平分工,但我们不能甘心处于初级、微利的层面上。从曲线的低端出发,向下游延伸亦有可能,比如软件行业,从外包做起,逐步发展为提供客户解决方案。

确定合适的技术进步路线

我们一定要有技术为本、技术驱动的理念,同时设计适用、可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从相对简单的甚至边缘的领域起步,逐步进入核心领域。MES系统不断实现成长的关键在于:首先,沿着目标、方向不动摇,不游离;其次,在每个里程碑阶梯上集中力量压强成功;再次,寻求、开发多元化的技术来源,尤其要重视对外合作和引进。在许多领域,市场换技术是可行的,基于国内的市场资源,让我们所需的技术分享一定的市场利益,同时对这些技术消化吸收。近年来,我国电子、家电、软件、材料等领域均有这方面成功的例证。而汽车等行业“技术换市场”不成功,关键在于一些国有企业坐享市场管制的利益,缺少学习的强烈冲动。要破除狭隘意识,将自主创新和学习借鉴结合起来。

登上工业4.0的列车

工业4.0是对传统制造方式、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也是每个传统制造企业必须奋力登上的新平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体系,不仅提升了制造品质和效率,也使快速、精准回应顾客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沿着工业4.0的方向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不断递进,MES系统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指明了主要方向和路径。

相关推荐:工业4.0时代如何实现智能制造?

了解更多:乾元坤和MES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