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元坤和EAM系统应用

“双一流”建设要管好“钱袋子”

日期:2023-10-20
乾元坤和编辑

乾元坤和编辑


“双一流”建设要管好“钱袋子”

“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近日公布。这标志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 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舆论普遍认为:实现“双一流”需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等等。笔者看来,这些确实重要,但还远远不够。要建设好“双一流”,还需要充裕的资金和包括运行、评价、监管在内的高效规范的资产管理系统

“双一流”建设要管好“钱袋子”

资金管理具有基础性支持作用

关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曾经问担任哈佛大学校长40年之久的查尔斯·埃利奥特,后者的回答是“5000万美元和200年时间”。对于同一个问题,前耶鲁大学校长列文的回答是“资金、资金的公平分配、培养能独立和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学生”。这二位著名大学校长提供的答案的共同之处就是: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充足的资金和有效的资金管理。

以实现“双一流”为目标的高校价值链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两个部分。基本价值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其价值的实现和增值,直接表现为“双一流”目标建设和实现的成果。支持活动包括人事管理、资金管理、行政管理、教学设施建设和后勤服务等,是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活动服务的,间接影响价值链目标的建设和实现。支持活动与军队中的后勤保障一样,没有后勤保障,军队不能打胜仗;没有支持活动,“双一流”也不可能建成。

资金及其管理在支持活动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这种作用首先变现为资金的获取,还表现为资金对基本活动的支持。资金的配置、运行和流向,实际决定了“双一流”建设中的导向、重点和步骤。这种作用也表现为对其他支持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种支持活动可提供支持的力度。在高校中,资金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双一流”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建设资金的特征及相应的管理要求

“双一流”建设资金具有稀缺性、目的性和财政性三个特征。

首先是稀缺性。201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7.36%,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连续第五年超过4%。但相对于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人民对教育的需求,相对于“双一流”的建设,教育经费供给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长期的。

其次是目的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资金运行的目标日益清晰,就是要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有重点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等活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其三是财政性。中央财政已在2016年通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给予中央高校引导支持资金。除了专项资金以外,国家还下拨了大量的非专项资金。虽然来源于社会的资金也在逐步增加,但总体上看,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财政资金。

“双一流”建设资金的上述三个特征,对高校资金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有效运行高校资金。资金稀缺性是教育经济性的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要求高校必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此,一方面高校要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另一方面,要制定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做好资金运行的安排。同时要根据“双一流”建设目标,合理配置资金,创新激励机制,保证资金有效运行。

———科学评价资金运行。高校资金目的性特征要求有关部门比较资金运行

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科学的评价。科学评价不仅仅涉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即结果评价;还包括高校资金使用状况评价,即过程评价。科学评价在时间上涵盖实时评价、阶段评价和最终评价;在空间上涵盖高校自我评价与外部第三方评价。评价的科学性才能及时反馈和指导资金有效支持“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

———加强监管高校资金。高校资金的财政性特征要求加强资金运行和管理的规范性。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绩效手段等进行监管,在时间上达到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过程监管,空间上达到高校内部财务、审计、监察的监管与高校外部如财政部、审计署、教育部等上级管理部门和社会的监管相结合,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校资金监管。

资金运行、评价和监管三位一体

资金的有效运行、科学评价和规范监管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立运作的逻辑和目标,并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具体执行。但是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看,这三个方面又必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

高校资金的流向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鉴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复杂性,“双一流”目标是多重的、动态的,资金流向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轨迹。资金评价对资金运行的状况和绩效提供了反馈,引导资金运行部门适时调整资金配置结构,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目标位置。另一方面,建设“双一流”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掌控资金的单位和相关人员必须是在法律法规的监管之下,在一定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约束下,健康运行相关资源。

资金评价的对象是客观运行的资金,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真实描述资金运行的轨迹。但是,评价不仅仅只是描绘资金运行的轨迹,而是应该“来于生活,高于生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就是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化,这种约束不仅仅表现为资金的稀缺和有限,还表现为法制和道德的约束,因此资金评价应该将相关的监管要求纳入指标体系,使其不断完善和科学。

资金监管的对象是资金的运行,监管本身不是目的,监管就是要防止资金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和异化行为,保证资金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资金监管既可以通过主管部门以年检或不定时抽检的方式直接进行;也可以通过资金评价进行,这种监管可以变得更加“智能”、“聪明”和可视。

一言以蔽之,要建设“双一流”,必须形成资金运行、评价和监管三位一体的管理系统,让资金真正发挥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实现我国高校的“双一流”目标。虽然这个系统的建立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在“双一流”建设刚刚起步之时,就充分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积跬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欲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乾元坤和资产管理系统,或拨打13522956919、13522956919进行咨询。

 

分享到:

相关文章: